李世民从17岁起就投身军旅,18岁辅佐父亲李渊征战沙场,一年后力劝父亲李渊起兵反隋。李世民虽然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,但他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可谓是居功至伟,为大唐帝国的繁荣昌盛更是功不可没。李世民在28岁时登基称帝,前后执掌大唐帝国23年,在52岁时就去世是由两个原因(内因和外因)造成的。
【资料图】
李世民52岁时去世的内因(身体状况不佳)
(一)、身体受过伤
唐太宗李世民可不是一般弱不禁风的皇帝,他是一位能征善战的马背皇帝。在大唐帝国建立前后,他率军出征是家常便饭之常事,就算是当了皇帝后都还御驾亲征。作为一名率领千军万马纵横驰骋的统帅,李世民可谓是智勇双全,他除了在幕后指挥千军万马之外,还时常身先士卒杀敌,以身犯险。
《资治通鉴》关于李世民在霍邑之战中有这样的记载:“太宗与军头段志玄跃马先登,深入贼阵。敌人矢下如雨,太宗为流矢所中,拔而复战,冲突其阵。后愤气弥厉,手杀数十人,两刃尽缺,血流入袖,洒而复战。”
意思就是说李世民与段志玄冒着箭雨深入敌阵中不幸被射中,李世民把箭拔出来后,冲入敌军阵中杀死敌数十人。也就是说李世民在长期征战四方时,身体受伤的情况是时有发生,所以他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不是很好。
(二)、李世民是个工作狂,长期熬夜就是在透支生命
《贞观政要》卷二《论求谏》记载了李世民对唐朝第一任宰相裴寂(后升任司空)的一段对话,大意是,“大臣们的奏疏很多,我都把它们贴在墙壁上,方便出入观看,有时候甚至研究到三更方才休息。”
李世民登基后,他并没有满足之前的成就,对外开疆扩土,被北方各民族尊称为“天可汗”,对内实行文治天下,与民休养生息。为大唐王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唐朝在李世民时期政治清明,他虚心纳谏。为了把国家治理好,可以说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,这才有了他经常研究大臣们的奏疏到三更半夜的这种情况。
(三)、沉迷于女色
李世民虽然说是个明君,但他也是个正常的男人,好色的那一面被他展示得淋漓尽致。
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,掌握了大唐王朝的实权,李元吉的王妃杨氏长得貌美如花,他就把齐王妃纳入后宫中。这杨氏有一段时间也被李世民宠幸过,生下一个王子李明,还差点被立为皇后,被魏征极力反对才作罢。
公元637年,40岁的李世民听说14岁的武则天仪容举止很美,他马上派人把武则天召入宫中,封为“五品才人”。武则天的入宫差点断送了李唐王朝。
(四)、服用丹药
古代皇帝都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,因此非常迷恋于一些所谓的“丹药”。李世民在自己身体健康状况日增衰败的情况下,也相信“丹药”能给他“续命”,殊不知恰得其反让他的生命更加脆弱。
公元647年,神人王玄策出使天竺时,遇到该国内乱,他凭借在吐蕃和泥婆罗借到约有8200兵力灭掉了天竺反叛者。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神话,王玄策在回大唐时,给李世民带来了一个所谓的天竺高僧。
这名自称200多岁的高僧那罗迩婆寐,他的长寿秘诀就是服用自己提炼的仙丹“天竺仙丹”。这高僧既然如此厉害,当然李世民是对他礼遇有加,原因是希望能早点吃上“天竺仙丹”。
这那罗迩婆寐在大唐好吃好喝一年多后,终于是把丹药炼制出来了。李世民得到消息后可高兴了,但这“天竺仙丹”并没有让李世民增寿,反而在他吃下去没多久就去世了。
李世民52岁去世的外因
(一)、玄武门之变给李世民留下太多的心理阴影
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虽然最后成功上位,但也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。他把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家的男丁都全部铲除,只留下了一些女眷。
或许是因为杀戮太重,而且是对亲兄弟下死手,李世民在晚上经常做噩梦被吓醒,不得不让尉迟恭和秦琼在外面候驾,他才能睡安稳觉。这两门神也就是这样来的。
(二)、太子李承乾谋反,让他心理阴影更上一层楼
李世民在大唐帝国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,但他是通过兵变后来获取了皇帝继承权的,他弑兄杀侄的事实是他永远抹不掉的阴影。
但是命运偏偏要捉弄他,太子李承乾竟然准备效仿他,准备再来一个“玄武门之变”,然后夺取皇位继承权。
公元642年,太子李承乾因为对父亲李世民宠爱胞弟李泰心怀不满,在唐朝开国大将侯君集的唆使下,对李泰进行暗杀失败后,就准备发动政变,但被人提前告发而导致行动彻底失败。
虽然太子李承乾这次的政变没有取得成功,这给李世民的心理创伤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,让他承受了儿子造反所带来的苦。
李世民在52岁就死亡,是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。年轻时他身体好可以承受得住,但上年纪后,身体旧伤、熬夜、贪色、心理压力等因素让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,最后在所谓丹药的加持下,他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。
资料参考:《资治通鉴》、《贞观政要》、《新唐书》、《旧唐书》等
关键词: